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2025年度“中国航天日”系列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30 | 【打印】【关闭】

2025年4月,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为弘扬航天精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与北京市怀柔区第二小学、译林出版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系列科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小学师生与家长走进空间中心,感受空间科技魅力

4月19日,怀柔区第二小学70余名师生和家长走进空间中心,先后参观了“不忘甲子初心 发展空间科学”主题展览、空间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子午工程展厅和子午工程综合信息与运控中心等科研场所。通过科研人员的讲解,师生与家长们了解了中国空间科学60余年的发展历程,近距离感受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和子午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发展成就,深刻体会到以赵九章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参观“不忘甲子初心 发展空间科学”主题展览、空间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子午工程展厅和子午工程综合信息与运控中心

在“星辰大海等着你”科普讲座环节,空间中心王铮副研究员以“太空中隐形的‘雨’和‘伞’”为题,生动讲解了太空中的等离子体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激发了同学们对空间科学的浓厚兴趣,让同学们感受到空间科技的魅力。

王铮副研究员作“星辰大海等着你”科普讲座

怀柔区第二小学师生家长走进空间中心

二、组织航天史译著新书分享会,向公众传递航天探索的壮丽历程和对宇宙文明的思考

4月20日,译林出版社、空间中心与学会等联合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了《地出:人类初次看见完整地球》中文版新书首发分享会。本书译者、空间中心原主任、学会理事长吴季研究员作题为“关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思考”的报告,讲述了60余年航天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三次启示,引发线上线下观众的思考。

吴季研究员作“关于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思考”主题报告

在交流分享环节,吴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张柏春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就“地出”照片拍摄历史和人类在回望地球时产生的顿悟、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中国即将要开展的太空探索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专家学者们分享交流

此次新书分享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共1400余人次参加了活动。

三、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激发青年学生航天热情与梦想

4月25日,空间中心与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译林出版社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举办“星辰大海等着你”科普活动。

吴季研究员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近200名学校师生带来题为“从载人航天到太空旅游”的科普讲座,在回顾人类进入太空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登上月球已50年却未再次实现突破的缘由,介绍了各国政府的载人航天活动以及逐渐成熟的商业航天市场,并展望了商业航天与太空旅游的未来趋势。他鼓励青年学生勇攀科技高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航天事业。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吴季的精彩解答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探索宇宙的梦想,深深启发了科研热情与报国之志。

吴季研究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星辰大海等着你”科普讲座

学生们踊跃提问

今后,中心将与学会合作,持续、深入推进空间科学领域的科普工作,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空间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航天梦想,为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供稿:学会办、综合办、研究生部、团委)